“理工男老公,天天用这个家暴我!”
导言
出门不用带钱,拿着手机就能付款;回家不用担心摸黑进门,提前设置好开关时间即可;独自待在家里也不怕无聊,谁让现在音乐播放器都能跟人聊天呢......除了这些,我们生活中还有其它数不尽的黑科技。
现如今我们一切的需求,都可以在弹指一挥间得到满足。
可凡事儿,有利就有弊。
又迎来了一个炎热的夏季,在美国纽约出差的克鲁先生,上午刚刚顺利完成了一场工作展示。
此时的他正高兴地仰坐在椅子上,随意摆弄着手机屏幕上的几个按钮,嘴角显露出几丝狡黠且得意的神情。
前来恭喜克鲁先生表现优异的同事很是好奇,问他在干什么。他笑着说:
“在想念我的太太呢。哈哈!’’
克鲁先生在大家眼里,就是这样的一个好职员、好同事、好丈夫。
《华尔街之狼》
而此时,克鲁先生的太太琳达女士正在西八区旧金山的家中。
和以往丈夫出差的日子一样,她在厨房准备着自己的午餐(美国东部纽约时间比西部旧金山早3个小时)。
可这时却从客厅内传来了阵阵嘈杂的声音,琳达有些害怕地走进屋发现,电视正开着,音箱里也放着音乐,她连忙关上,环顾家中四周,仔细检查门窗,却没有发现他人以及其他异样的存在。
可是这怎么想也不对劲,最近克鲁太太身上总发生些奇怪的事情。
昨天去做社区志愿活动回家的琳达发现,家里电子门密码和之前自己记住的并不一样,差点被锁在门外。
给远在西海岸的丈夫打电话,丈夫告诉她是她自己记错了。
回想起这些事情,琳达很是头疼,而这时屋子里的温度却不断地上升,无论她怎样把空调关上,还是会再次打开,她紧张地想要跑到院子里查看一切,却怎么也打不开家中的防盗门……
亲爱的,这不是黑镜里的故事
这既不是恐怖片里的情节,也不是电视剧黑镜里的故事。
这是一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家暴故事,有些读者可能会好奇了这哪里有家暴啊?
其实答案就在克鲁先生的手机上。
科技发展到今天,施暴方凭借一部手机上的几个软件,即使身隔千里,也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。
由此也演变出来了家暴的新形式:以智能家居为“帮凶”的家暴!
而这一问题在今年年初也引起了《纽约时报》的关注。
上则故事中联网门锁、音箱、温度调节装置等智能家居产品被施暴方控制使用的情节,均出自纽约时报对家暴受害者及其律师,以及收容所工作和急救人员,进行30多次采访后刊登的报道中。
(图片来自:搜狐科技)
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,这些作为给人们提供便利的最新设备,如今它们也被用作骚扰、监视、报复和控制的手段。
沦为暴力工具的智能家居
读到这里,很多朋友恐怕会认为这种事情实在是离我们太远了,实则不然,其实日常生活中早已出现了这类以科技手段来“施暴”的雏形。
比如在一间办公室里,你作为团队里的一名普通职员,在炎热的夏季很不巧啊,一不小心就得了感冒,不能开空调。
可是你的同事,还有部门主管,都在同一间屋子里,可是他(她)们感觉很热。
这时候的空调,是开还是不开?
有一种性格的读者恐怕会选择忍气吞声,有一种则会选择拜托同事照顾一下。
可是就算调低温度也需要商量着来。有人觉得26度就行,有人认为20度以下开空调才有意义,要不就不开。
对于更年轻一点的读者,恐怕也曾经历过寝室到了夏天,室友们面临着的“是开窗户好还是空调好,是二十多度为宜还是十七八九度爽”的问题。
此外,还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干扰他人学习、晚上熬夜是开屋顶大灯还是床头小灯的问题。
试问,这些生活中工作关系、室友关系之间的摩擦不就是,由本应为人带来便利的电子家居引起的吗?
而这种摩擦在两个人之间,更容易演变为一种暴力行为、一段带有虐待性质的关系。
虐待关系的重点往往就是权力和控制,有了科技的辅助,使施暴方的施暴行为更加便利。
那么,这种虐待性质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出现的呢?又该怎样警惕呢?
藏在细节里的猫腻
首先是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平等。
根据旧金山一家家暴收容中心的统计,使用智能家居施加家暴的案件,多发生在富裕阶层或中产阶级家庭聚集的社区里。
其实,时代发展到现在,仍有大部分人秉持着一个家庭“一方主外、一方主内”的观念,当一对伴侣中其中一人赚钱足够养家时,另一方大多会选择在家中做全职太太或老公。
(“家里的一切都是我挣钱买的,就连你都是我的!”)
在资本运作的世界里,当一个个体的经济来源被切断,根本无法存活。
并且如果需要依附他(她)人来生活的话,那么对于这个个体来说,他(她)生活中大部分的选择权都掌握在那个“靠山”的手里。
人一旦不能自主,就只能变成亲密关系里的一个玩偶,活成对方想要的样子才可以存活。
《华尔街之狼》
过分地依赖,会造成人格上的不独立,而折磨与践踏他人人格。
让受害者生不如死又有求于自己,无奈地向自己低头而妥协的“可怜”样子,正中了施暴者的下怀,让其体验到拥有无上权力的快感。
从经济地位这个最本质的环节,我们就不可以不警惕。
其次,就是做决策时非平等的协商。
很多人都会信赖伴侣做出的选择与决定,这固然没错,亲密关系正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。
可是我们要理性看待,比如做决定的这件事,千万别做决定时一人爽,到头来,承担结果时可是两个人的事儿啊。
如果遇人不淑,恐怕还要自己承担。凡事都要商量着来,相互做出一些让步,彼此真心扶持,才可以获得最大值的好结果。
《老友记》
有时候当我们面对自己做出的决定,都没有勇气去面对或者想要逃避其后果,更何况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,一个代替你做决定的人呢?
所以在很多时候,能够对自己负责的,只有我们自己。
出于这一点,我们也要在涉及到两个人的问题上,无论大事小情,都要双方参与平等协商。
最后,是其中一方没有技术使用权。
根据《纽约时报》的采访发现,有部分受害者的另一半是工程设计师,操纵智能家居设备对他(她)们来说十分娴熟,加上受害者对其信任,根本也没有想到去打理有关技术方面的这一切。
但是记者们还发现,并不是所有利用智能家居进行家暴的技术手段需要专业人士操作,有些只是极易操作的控制行为。
因此,有些简单方便的技术操作,我们还是要掌握的,万不可抱有“我另一半ta啥都会,这些我根本不需要懂!”的想法。
智能设备学起来
说了这么多,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智能家居购买的趋势。
根据德国研究机构GFK的预估,2018年,仅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就高达1800亿人民币。
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国,也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互联网企业,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家居产业链。
(图片截取自东方财富网)
上万中国家庭开始使用智能家居,无疑是未来的一大趋势。
而大洋彼岸层出不穷的以智能家居为帮凶的家暴事件,就像一座敲打着我们的警钟,值得我们警惕。
毕竟人性是共同的,发展到一定阶段,总会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。
同时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我国制裁家暴的法律手段相对有限。
别怕,橙律师会保护你!
但是在我们遭受这种新形式家暴时,存留的与施暴者谈话的微信或者短信聊天记录(人在得意之时说话往往猖狂,施暴者可能顺势说出承认家暴的话语);
对自身造成伤害后去医院的就诊记录和诊断书、以及多次向妇联、公安机关求助的记录;
请记住,这些都可以作为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(点击原文,查看更多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)的有力材料。
家应该是温馨的港湾而不是暴力的温床。愿所有正在或可能处在智能家居家暴环境中的“克鲁太太”,及时识破施暴者的阴谋,通过技术和法律手段,实现自我保护。
P.S.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。
作者
Harold
不断学习平权知识的男女权主义者
☟点击图片,查看更多☟